热门文章
民政培训

如何做好社会工作专业短期培训

发布时间:2016-12-24点击数:0

社会工作专业短期培训,即针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的专业性较强、时间较短的培训。2013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联合创办了“中国社工协会潍坊培训基地”。笔者在此基地参与设计、组织、承办了十多次培训,对于如何做好社会工作专业的短期培训有些许体会。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短期培训一般是由承办培训的机构按照主办方意图开展的。培训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各级有关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和文件的解读、社会工作项目的撰写与申报、社会工作服务做法及经验的交流探讨、国内社会工作服务的进展与展望、社会工作服务案例的撰写等。培训内容确定后,承办机构应当迅速完成培训教材的编写,经主办方审阅后印刷。

培训对象通常由主办方确定,但必须设定学员条件和标准,做到宁缺毋滥。学员数量一般以80人为宜,这样便于组织协调和管理,也有利于老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

组织培训还要下发培训通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下发一个预备通知。通知中的学员名额分配非常重要。另外,诸如“本培训是封闭式培训”“原则上不准请假”等说明和要求也应在通知中写明。通知下发后,要给学员所在单位留出报名时间,因为有的单位选派学员外出学习需要开会研究,学员也需要时间来准备报名时应提交的材料等。

科学安排培训流程

短期培训通常会设置一个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一般控制在1小时内,可以安排培训机构负责人致辞,相关领导1-2人讲话,最后可以让全体学员合影。

培训开始时,可以安排破冰活动,由社工专业教师指导,通过小组游戏,使学员之间相互熟悉。同时,组建团队,分好组,选出班长和组长,起好组名,制订小组口号。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培训的主要环节是主题授课。主题授课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授课教师面向正式学员和其他听众同时授课,正式学员在指定培训场地听课,其他听众在其他场地听课;另一种形式是仅对正式学员授课,授课时学员按座次表就座。

为巩固学习效果,培训还需要安排学员交流。交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每个小组在充分交流的前提下选出1-2名学员代表,写出汇报提纲;二是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后,由有关领导或专家现场点评,并组织互动;三是学员交流后由班委写出交流简报。

培训期间还可以安排一些文体活动,如文艺表演、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以文艺表演为佳。文艺表演可安排十几个节目,每个小组表演两个,在60-80分钟内完成。

有的培训结束前会安排一次考试。试题一般设单选题20个、多选题20个、简答题3个,难易程度以学员1小时能完成为宜。

培训结束时,可安排结业仪式,颁发结业证书、优秀学员证书、文体活动奖品等,还可安排出席结业仪式的领导与先进小组学员合影留念。

讲究培训的方式方法

讲授。这种传统的培训方法常被用于理念性知识的培训或超过200人的大型培训。其优点是便于培训者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缺点是其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学员反馈效果较差。

讨论。讨论又可分为小组讨论与研讨会。研讨会多以专题演讲为主,会间或会后鼓励学员与演讲者进行交流。其优点是学员反馈效果较好,缺点是费用较高。小组讨论多用于巩固知识,训练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其信息交流方式为多向传递,学员参与性高,费用较低。

案例研讨。结合学员的实际工作或学习需要,提供现实工作中的真实案例,由学员发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通过讨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角色扮演。学员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培训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优点是可以增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学员更深入地体会专业技巧的运用。

互动小组。也称敏感训练法,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训练,让学员在培训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教师的水平。

网络培训。利用建立的培训网站平台中的视频课件资源,让学员在工作之余,通过视频课件学习新知识。其投入较大,但使用灵活,符合分散式学习的新趋势,可以节省学员集中培训的时间与费用。而且,其信息量大,新知识、新观念传递优势明显,更适合成人学习。

 

 

                                                                                                                                保定市民政培训中心

                                                                                                                                   2016年12月24日